hg8868官网自2013年开始在学院本科生中选拔学生组建“百超”创新实验班,秉承“严谨求实,锐意创新”的指导思想,整合学校、学院优势教学和科研资源,在普通教学班的培养模式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基本科研素质训练、创新项目训练、创新实践活动和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力求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近日,学院2019级“百超”创新实验班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SCI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Chemistry接连发表3篇论文,这是我院重视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结果,表明我院本科生培养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
2022年1月28日,我院2019级“百超”创新实验班本科生郑雨婷作为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Q1, IF:5.40)发表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Bioutilization of Marine Macroalgae Carbohydrates: Degradation, Metabolism, and Fermentation”的综述论文。该文指导教师、通讯作者为王大毛教授。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jafc.1c07267
海洋生物质,尤其是大型海藻,被认为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大型海藻作为“第三代生物燃料”的生物价值得到了广泛关注。相较于第一、二代生物质,其具有更好的生物炼制利用价值和更高的价值转化率。然而,大型海藻多糖成分多样,结构复杂,生物利用度有待提高。近年来,大型海藻多糖降解代谢相关的酶和途径已被广泛研究,新微生物发酵平台不断出现。本文针对大型海藻资源的生物利用和转化,从绿色降解、生物炼制,代谢途径设计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为大型海藻的生物转化和利用提供思路。
2022年3月26日,我院2019级“百超”创新实验班本科生汤彩碟作为第一作者在Food Chemistry(Q1, IF:7.514)发表题为“Comparison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structural properties, and in vitro hypoglycemic activity of bamboo shoot dietary fibers”的研究论文。该文指导教师、通讯作者为郑炯副教授。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2.132642
竹笋膳食纤维(bamboo shoots dietary fiber,BSDF)不仅具有降低胆固醇、促进肠道益生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生理功效,还具有改善食品口感和促进食品体系稳定等作用。目前,BSDF提取方法主要有化学法、酶解法和物理法。化学法和酶解法存在提取的BSDF色泽差、环境污染、时间长和成本高等问题。新兴的辅助提取技术,如超声、剪切均质和微波等,因其能在较短时间与较低温度下实现对物料纤维结构和细胞壁等的破坏,使得提取效率有效提高,在膳食纤维的提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比较了四种提取方法(碱法、酶解法、超声辅助酶法和剪切均质辅助酶法)对BSDF理化、结构特性及体外降糖活性的影响。
2022年4月6日,我院2019级“百超”创新实验班本科生刘瑞在Food Chemistry发表了题为“Host-guest interactions between oleic acid and β-cyclodextrin: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的研究论文。该文指导教师、通讯作者为钟金锋副教授。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2.132910
不饱和脂肪酸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然而,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使其在加工、贮存等方面面临挑战。β-环糊精(β-CD)是一种常见的无毒、低成本、可食用的碳水化合物,可包合不饱和脂肪酸以提高其稳定性。理解β-CD与不饱和脂肪酸的相互作用对开发以β-CD包合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补充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油酸(OA)作为模型脂肪酸,采用实验和计算结合的方法研究了OA/β-CD包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相互作用,为β-CD包合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营养补充剂提供理论支持。此外,提出了一种研究食品系统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新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比较β-CD与不同脂肪酸相互作用的强弱,为从复杂脂肪酸系统中选择性分离目标脂肪酸提供了理论支持。
(供稿 2019级“百超”创新实验班,校稿 游茂兰,审稿 夏杨毅)